这些近代铁路工业的“活化石”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,以独特的光泽闪耀于蔚蓝色的天幕下6000余平方米的展区,仿若一座时光宝库,759件文物静静陈列,1314幅照片无声诉说,将胶济铁路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徐徐铺展。漫步其中,指尖轻抚那陈旧却满是故事的物件,耳畔仿若回响着往昔列车的轰鸣,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胶济铁路济南站是发生蝶变最大的一个车站。早年,济南有两个很重要的火车站:一个是胶济铁路济南站,即现在的胶济铁路博物馆;另一个是津浦铁路济南站,即现在的济南站。津浦铁路济南站1911年启用;胶济铁路济南站,最初在经一路纬六路交叉点北侧位置,1914年扩建至现在的位置,也就是现在的胶济铁路博物馆所在地,1915年启用。两个火车站并存了20多年,直到1940年才合二为一,津浦铁路济南站成为唯一的济南站,胶济铁路济南站则被改建为办公用房。2012年,济南铁路局对胶济铁路济南站做改造,改为胶济铁路博物馆。2016年11月,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展示铁路文化的新地标。当第一缕晨曦洒在胶济铁路博物馆的建筑穹顶上,时光仿佛被拉回到100多年前。当时,胶济铁路济南站破土动工,与津浦铁路济南站前后伫立,目睹了近代中国铁路的艰辛跋涉。斗转星移,它被岁月温柔以待,2013年,它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随后,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建筑华丽转身,蜕变成胶济铁路博物馆。6000余平方米的展区,仿若一座时光宝库,759件文物静静陈列,1314幅照片无声诉说,将胶济铁路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徐徐铺展。漫步其中,指尖轻抚那陈旧却满是故事的物件,耳畔仿若回响着往昔列车的轰鸣,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。一旦踏进博物馆的门扉,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冒险便悄然开启。实景解谜游戏《胶济档案:消失的宝藏》宛如一把钥匙,解锁了尘封历史的神秘之门。游客们怀揣着好奇,化身机敏的“探险家”,穿梭于各个展厅,目光如炬地搜寻着隐匿的线索。每一个线索的发现、每一道谜题的破解,都如同与历史的一次亲密握手,让胶济铁路的故事不再遥远。沉浸式研学剧《老舍的胶济双城记》更是一场视听盛宴。节假日的舞台之上,《茶馆》《四世同堂》的经典桥段被匠心演绎,逼真的场景一一还原,瞬间将观众带入老舍笔下那烟火氤氲又波澜壮阔的旧时光。历史教育与艺术美感在此水融,令人沉醉不知归路。这里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“红色胶济”展区仿若一座精神的灯塔,散发着独特的光辉。博物馆主楼前,王尽美、邓恩铭等早期人的英勇身姿挺拔而立。他们在铁路工人中播撒的革命火种,历经百年岁月仍熊熊燃烧。这处于2021年新增的雕塑受到众人敬仰,游客们纷至沓来,在拍照留念之际,更将那深沉的红色精神深植心间,从而让这处打卡地有了灵魂的重量。游客如潮水般涌来,超120万人次的脚步踏响了小镇的新乐章,“影视+旅游”的奇妙让这片古老街区重焕生机,再度成为焦点。胶济铁路坊子站应德国采煤之需诞生,1902年启用后,一跃成为胶济铁路的大站之一。整个建筑呈凸字型布局,四个小凸字依次排列,每个尖顶处雕刻一个火车轮子。1984年,坊子站改为坊子支线的终点站,至今仍在使用。在坊子站东道口,每日列车呼啸而过,道口工师傅宛如一尊坚毅的雕塑,几十年如一日,为过往列车保驾护航。他那满是褶皱却坚毅的面庞,是坊子站活态保护的生动注脚。坊子站周边,166处德日建筑群错落林立,仿若一座露天的历史剧场。扇形机车库似舞台主角,洋式别墅是优雅配角,共同演绎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。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赞叹不已,称其为“近现代建筑露天博物馆”。2024年,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热播,作为取景地之一的坊茨小镇,活力被重新激活。此后,游客如潮水般涌来,超120万人次的脚步踏响了小镇的新乐章,“影视+旅游”的奇妙让这片古老街区重焕生机,再度成为焦点。在保护建筑的前提下,当地人探寻出一条旅游新路长达千米的井下巷道体验线路应运而生。游客们头戴安全帽,深入地下,在幽微灯光下感受工矿往昔的炽热与艰辛,科普知识如春风化雨,润泽心田。车站及周边区域保护性开发有序进行。这片曾被岁月尘封的土地,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。游客在这里感受着音乐的激昂旋律、露营的闲适惬意,仿若一场青春派对在此盛大开场。潍柴老厂区亦不甘落后,老厂房褪去沧桑,摇身一变成为工业文化的核心地标。这片写满故事的土地仿若一块磁石,吸引着四方游客。票房楼前的铁道线上,停放着一台蒸汽机车,庞大黢黑的车身、火红的轮子和洁白的路徽,构成一个特殊的意象图景,与身旁的建筑相映生辉。在山东枣庄,有两个台儿庄站。一个是枣台铁路上的老台儿庄站,建于1912年,是中兴煤炭公司为运煤而建的南、北两个车站,现在的遗址是北站。一个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济枣高铁台儿庄站。1938年,著名的台儿庄大战期间,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主要装卸地,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。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,它被热血与硝烟铸就为抗战精神的巍峨丰碑。当时,北站站房被炮火摧毁。1945年秋,北站被拆除。1995年,台儿庄市政府精心修复北站旧址,按原貌建设了火车站的票房楼。这里三面环水,风光秀丽,布局精心。票房楼前的铁道线上,停放着一台蒸汽机车,庞大黢黑的车身、火红的轮子和洁白的路徽,构成一个特殊的意象图景,与旁边的建筑相映生辉。自然,这里也成了游人打卡的地方。台儿庄站与近旁的古城景区,仿若一对携手同行的挚友,共同编织出一条魅力非凡的“铁路+古城”旅游丝带。古城周边的实景演出在节假日热闹登场,往昔的战争场景被逼真还原。游客们身着戎装,置身其中,相机快门轻按,定格与历史相融的瞬间,耳畔回响的是跨越时空的对话,心中激荡的是对和平的珍视。再回望,一座座百年老站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,镌刻着中华儿女自立自强的艰辛努力与奋斗。它们不仅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更是文旅创新融合、精神赓续传承的园地。百年老站迎蝶变 文化赋能绘新篇 胶济铁路博物馆外景。赵 欣 摄 坊子站站房。姜爱勇 摄 台儿庄站新貌。谭 雨 摄 在山河为骨、文脉如虹的齐鲁大地上,有一些历经风雨沧桑的老火车站 随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,它们卸下身上的重担,不再承担运输职责 经过人们的悉心保护、开发和重新赋能 这些近代铁路工业的“活化石”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,以独特的光泽闪耀于蔚蓝色的天幕下 成为传承历史记忆、激活文旅浪潮的璀璨明珠 其中,胶济铁路济南站、坊子站和枣台铁路台儿庄站展示了它们的特色和魅力 胶济铁路济南站 沧桑历史与时代新辉的交织 6000余平方米的展区,仿若一座时光宝库,759件文物静静陈列,1314幅照片无声诉说,将胶济铁路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徐徐铺展。漫步其中,指尖轻抚那陈旧却满是故事的物件,耳畔仿若回响着往昔列车的轰鸣,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。 胶济铁路济南站是发生蝶变最大的一个车站。早年,济南有两个很重要的火车站:一个是胶济铁路济南站,即现在的胶济铁路博物馆;另一个是津浦铁路济南站,即现在的济南站。津浦铁路济南站1911年启用;胶济铁路济南站,最初在经一路纬六路交叉点北侧位置,1914年扩建至现在的位置,也就是现在的胶济铁路博物馆所在地,1915年启用。两个火车站并存了20多年,直到1940年才合二为一,津浦铁路济南站成为唯一的济南站,胶济铁路济南站则被改建为办公用房。2012年,济南铁路局对胶济铁路济南站做改造,改为胶济铁路博物馆。2016年11月,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,成为展示铁路文化的新地标。 当第一缕晨曦洒在胶济铁路博物馆的建筑穹顶上,时光仿佛被拉回到100多年前。当时,胶济铁路济南站破土动工,与津浦铁路济南站前后伫立,目睹了近代中国铁路的艰辛跋涉。斗转星移,它被岁月温柔以待,2013年,它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随后,这座承载厚重历史的建筑华丽转身,蜕变成胶济铁路博物馆。6000余平方米的展区,仿若一座时光宝库,759件文物静静陈列,1314幅照片无声诉说,将胶济铁路百余年的风云变幻徐徐铺展。漫步其中,指尖轻抚那陈旧却满是故事的物件,耳畔仿若回响着往昔列车的轰鸣,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。 一旦踏进博物馆的门扉,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冒险便悄然开启。实景解谜游戏《胶济档案:消失的宝藏》宛如一把钥匙,解锁了尘封历史的神秘之门。游客们怀揣着好奇,化身机敏的“探险家”,穿梭于各个展厅,目光如炬地搜寻着隐匿的线索。每一个线索的发现、每一道谜题的破解,都如同与历史的一次亲密握手,让胶济铁路的故事不再遥远。沉浸式研学剧《老舍的胶济双城记》更是一场视听盛宴。节假日的舞台之上,《茶馆》《四世同堂》的经典桥段被匠心演绎,逼真的场景一一还原,瞬间将观众带入老舍笔下那烟火氤氲又波澜壮阔的旧时光。历史教育与艺术美感在此水融,令人沉醉不知归路。 这里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“红色胶济”展区仿若一座精神的灯塔,散发着独特的光辉。博物馆主楼前,王尽美、邓恩铭等早期人的英勇身姿挺拔而立。他们在铁路工人中播撒的革命火种,历经百年岁月仍熊熊燃烧。这处于2021年新增的雕塑受到众人敬仰,游客们纷至沓来,在拍照留念之际,更将那深沉的红色精神深植心间,从而让这处打卡地有了灵魂的重量。 胶济铁路坊子站 工业烙印与时代新韵的协奏 游客如潮水般涌来,超120万人次的脚步踏响了小镇的新乐章,“影视+旅游”的奇妙让这片古老街区重焕生机,再度成为焦点。 胶济铁路坊子站应德国采煤之需诞生,1902年启用后,一跃成为胶济铁路的大站之一。整个建筑呈凸字型布局,四个小凸字依次排列,每个尖顶处雕刻一个火车轮子。1984年,坊子站改为坊子支线的终点站,至今仍在使用。在坊子站东道口,每日列车呼啸而过,道口工师傅宛如一尊坚毅的雕塑,几十年如一日,为过往列车保驾护航。他那满是褶皱却坚毅的面庞,是坊子站活态保护的生动注脚。 坊子站周边,166处德日建筑群错落林立,仿若一座露天的历史剧场。扇形机车库似舞台主角,洋式别墅是优雅配角,共同演绎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。众多专家学者对其赞叹不已,称其为“近现代建筑露天博物馆”。2024年,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热播,作为取景地之一的坊茨小镇,活力被重新激活。此后,游客如潮水般涌来,超120万人次的脚步踏响了小镇的新乐章,“影视+旅游”的奇妙让这片古老街区重焕生机,再度成为焦点。 在保护建筑的前提下,当地人探寻出一条旅游新路——长达千米的井下巷道体验线路应运而生。游客们头戴安全帽,深入地下,在幽微灯光下感受工矿往昔的炽热与艰辛,科普知识如春风化雨,润泽心田。 车站及周边区域保护性开发有序进行。这片曾被岁月尘封的土地,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。游客在这里感受着音乐的激昂旋律、露营的闲适惬意,仿若一场青春派对在此盛大开场。潍柴老厂区亦不甘落后,老厂房褪去沧桑,摇身一变成为工业文化的核心地标。这片写满故事的土地仿若一块磁石,吸引着四方游客。 枣台铁路台儿庄站 自然风光与文化星光的辉映 票房楼前的铁道线上,停放着一台蒸汽机车,庞大黢黑的车身、火红的轮子和洁白的路徽,构成一个特殊的意象图景,与身旁的建筑相映生辉。 在山东枣庄,有两个台儿庄站。一个是枣台铁路上的老台儿庄站,建于1912年,是中兴煤炭公司为运煤而建的南、北两个车站,现在的遗址是北站。一个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济枣高铁台儿庄站。1938年,著名的台儿庄大战期间,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主要装卸地,也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。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,它被热血与硝烟铸就为抗战精神的巍峨丰碑。当时,北站站房被炮火摧毁。 1945年秋,北站被拆除。1995年,台儿庄市政府精心修复北站旧址,按原貌建设了火车站的票房楼。这里三面环水,风光秀丽,布局精心。票房楼前的铁道线上,停放着一台蒸汽机车,庞大黢黑的车身、火红的轮子和洁白的路徽,构成一个特殊的意象图景,与旁边的建筑相映生辉。自然,这里也成了游人打卡的地方。 台儿庄站与近旁的古城景区,仿若一对携手同行的挚友,共同编织出一条魅力非凡的“铁路+古城”旅游丝带。古城周边的实景演出在节假日热闹登场,往昔的战争场景被逼真还原。游客们身着戎装,置身其中,相机快门轻按,定格与历史相融的瞬间,耳畔回响的是跨越时空的对话,心中激荡的是对和平的珍视。 再回望,一座座百年老站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,镌刻着中华儿女自立自强的艰辛努力与奋斗。它们不仅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更是文旅创新融合、精神赓续传承的园地。
2、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人民铁道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4、本网外链内容出于展示更多详细的信息的目的,任何外链的网页失效或被篡改均与本网无关。